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西路175号 roundtrip@126.com

资讯中心

归化双星冷板凳:会籍转换的漫长等待与首秀零出场的苦涩现实

2025-06-16

在 2026 年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征程中,中国男足再次陷入困境。尽管国足在收官战 1-0 击败巴林,但 18 强赛 10 场 3 胜 7 负的惨淡战绩,依然让球迷们对球队的未来充满担忧。而在这场 “荣誉战” 中,两位归化球员的境遇尤为引人关注:塞尔吉尼奥虽替补登场但表现平淡,侯永永、杨明洋则全程枯坐替补席,未能迎来国家队首秀。这场 “冷遇” 背后,不仅是球员个体的失落,更是中国足球归化政策长期困境的缩影。

一、会籍转换:跨越国界的漫长博弈

归化球员的登场资格,首先要跨越国际足联复杂的会籍转换流程。以塞尔吉尼奥为例,这位前巴西球员的归化之路堪称一波三折。2025 年 3 月,他在获得中国护照后迅速飞赴迪拜与国足会合,但直到国际足联审核通过,他才最终获得出场资格。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中国足协与巴西足协沟通获取无国家队出场证明,更要面对国际足联长达一周的审批周期。这种 “时间赛跑” 的模式,导致归化球员往往在临战前夕才仓促入队,缺乏与队友的磨合时间。

相比之下,杨明洋的情况更为复杂。作为瑞士归化球员,他的会籍转换不仅涉及居住年限的认定,还需证明与中国的血缘关系。尽管他在俱乐部表现出色,被球迷称为 “中超的坎特”,但严苛的国际足联规则和国足教练组的谨慎态度,让他始终未能登上国家队舞台。这种 “归化易,上场难” 的现象,暴露出中国足球在归化策略上的短视 —— 急于完成球员身份转换,却忽视了战术适配性和团队融合的长期投入。

二、首秀遇冷:战术边缘与信任危机

即便成功完成会籍转换,归化球员仍需面对教练组的信任考验。塞尔吉尼奥在 2025 年 3 月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完成首秀,全场 14 次传球全部成功,禁区内的怒射更是国足唯一一次射正。但这样的亮点未能打动主帅科维奇,他在后续比赛中逐渐沦为替补,甚至在对阵沙特的关键战中被彻底弃用。教练组给出的理由是 “合练时间不足” 和 “身体状态未达最佳”,但更深层的原因,或许是归化球员与现有战术体系的格格不入。

国足长期依赖防守反击战术,中场缺乏组织核心的问题由来已久。塞尔吉尼奥作为前腰,本应承担串联进攻的重任,但他在场上的孤立无援却凸显了球队整体配合的薄弱。反观蒋光太的成功,恰恰因其司职中卫,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度更高,且防守端对语言和默契的要求相对较低。这种位置差异,导致归化球员的价值在国足体系中被严重稀释。

三、归化困局:烧钱盛宴与文化割裂

中国足球的归化之路,始于 2019 年广州恒大掀起的 “金元风暴”。在豪赌卡塔尔世界杯的背景下,恒大先后归化埃尔克森、费尔南多等 7 名球员,总投入超过 8 亿元。然而,这些球员的国家队表现却令人失望:埃尔克森 19 场仅进 4 球,费尔南多 7 场 1 球,阿兰 14 场 3 球,堪称 “高薪低能”。如今,恒大七人归化帮中,仅有蒋光太仍在国足效力,其余 6 人或退役或淡出,归化政策的短期效益可见一斑。

bsports必一体育

更值得深思的是,归化球员与本土球员之间的文化割裂。非血缘归化球员面临语言障碍、身份认同等问题,而足协缺乏系统的文化融入机制,导致他们难以真正融入球队。例如费南多多次因态度问题引发争议,阿兰在场上缺乏归属感,这些现象折射出归化政策在人文关怀上的缺失。与此同时,归化球员的高薪待遇也引发了本土球员的不满,进一步加剧了更衣室矛盾。

四、未来启示:从 “救心丸” 到 “催化剂”

归化政策的失败,暴露出中国足球急功近利的管理思维。要扭转这一局面,必须重新定位归化的角色:它不应是冲击世界杯的 “速效救心丸”,而应成为青训体系的 “催化剂”。日本足球的经验值得借鉴 —— 他们早期归化拉莫斯、三都主时,不仅考察竞技水平,更注重文化认同和战术适配性。卡塔尔则通过 “阿斯拜尔青训 + 定向归化” 模式,培养出阿尔莫埃兹・阿里等年轻核心。

对于国足而言,未来的归化应聚焦稀缺位置(如中场指挥官)或潜力新星,同时强化本土化支持,例如为非华裔球员提供语言培训和文化课程。更重要的是,必须将归化与青训深度绑定,避免挤压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。正如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明所言:“印尼把归化作为青训补充,我们却曾将其当作‘速效救心丸’,这种思想需要改变”。

当塞尔吉尼奥在替补席上目睹王钰栋打入制胜点球时,他的眼神中既有羡慕,也有不甘。这位 31 岁的归化球员,或许已经错过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期。而他的境遇,正是中国足球归化困局的真实写照:在追逐短期成绩的道路上,我们不仅浪费了巨额资金,更失去了培养本土人才的宝贵时间。归化政策的失败,不是终点,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。唯有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,回归足球发展的本质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迎来春天。

归化双星冷板凳:会籍转换的漫长等待与首秀零出场的苦涩现实